环境友好,健康有益
——钱江彩印、余杭人民、浙江全能绿色印刷认证体验
“绿色”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对具有“环境友好”与“健康有益”二个核心内涵属性的事物的一种形容性、描述性称谓,主要是指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威胁人体健康,节约资源消耗的印刷方法。
实施绿色印刷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印刷企业的环保标准,二是印刷产品的环保标准,三是对环保印刷企业的认证,对环保印刷产品进行检测的机构应具备的资质条件。在绿色印刷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为“人”服务,重点关注400万现有印刷业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及每天接触到的各种材料。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印刷产品,特别是少年儿童接触的出版物以及食品、药品的包装等。所以实行绿色印刷是保护全体人民的大事情。
绿色印刷认证是对每一个印刷企业作全方位的检验,他包括了“环保”、“质量”、“法律法规”等的认证、检测。通过认证以后的印刷企业使用低毒少毒的原辅材料,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与设备,使生产过程与最终产品的绿色化。
杭州钱江彩色印务有限公司、杭州余杭人民印刷有限公司、浙江全能印务有限公司三家印刷企业通过现场检查与主要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平版印刷)5.3印刷产品所用原辅材料要求和5.4印刷过程要求的认证工作。按要求48小时下线产品的胶装书和骑订书送往上海检测也已检测合格。三家企业一起申请咨询、认证,一起完成认证过程、一起最后通过认证。三家企业通过认证受益匪浅,总结了几条供同行参考。
一、申请质量/环境标志前的准备工作
有许多印刷企业对绿色印刷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困惑不清,目标不明,心有余力不足,有劲无处使。还有些企业也认为,绿色印刷认证是搞形式、走过场,一阵风吹过,是形而上学,只要企业交了钱,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申请绿色印刷认证先要明确国家实施绿色印刷的意义,了解我国印刷业的基本状况,才能完成绿色印刷认证的各项任务。
绿色印刷认证首先要向省印协或市印协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再准备应提交的文件(附流程图)共有7个内容要求,重点说明3、4、5内容要求。
3、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及产品质量标准。是企业申报什么产品认证抽样,就拿什么产品去省质量检测站做检测。平板印刷一般是胶装书、骑订书各一本去检测、检测合格后由省质检站提供检测报告及质量标准。
4、“三废”检测报告,指生产企业废水、废气、噪声检测报告,监测报告必须通过计量认证环境监测部门监测证明。监测报告时间为申请认证前一年之内的有效。
5、“环评”“三同时”验收报告。指企业在新建或迁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是企业报审当地环保部门受理的,如果2003年3月份以前建的厂房,没有“环评”“三同时”验收报告的,只需出具当地环保部门的证明就可以。
只有提交了合格的文件,才有资格与绿色印刷工作组签订服务合同(咨询合同)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有咨询服务公司,面向全国各地印刷企业。但是绿色印刷认证只有北京一家,是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我们三家的咨询、认证由(北京)中环联合负责。
二、质量/环境标志建立过程的“三省”(时间、费用、人力)
绿色印刷认证是企业自愿报名参加,初次合同签订后到认证结束,其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费用都要企业承担,所以最好找几家同地区印刷企业联合一起咨询、认证有利于各个方面。
1、节省时间:
咨询、认证老师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后讲课,分配任务、布置作业等最少需要2天时间,3-4家印刷企业联合在一起咨询、认证最理想。我们三家企业咨询、认证工作从头到尾各用了每次5天的时间。方便了咨询、认证老师用不着飞来飞去审核每家企业。全国有那么多的印刷企业在排队等待着认证工作,企业联合一起咨询、认证,是加快了认证的步伐,给在等待认证的印刷企业创造了认证的时间条件。
2、节省费用:
咨询、认证全过程产生的费用都要企业承担,几家印刷企业一起咨询、认证能减轻企业一部分费用开支。首先是咨询、认证行程费用。咨询服务约2-3次,认证一次通过难度较大,所以咨询、认证至少要3-4次,分摊到各家企业大约一次左右,至少可以节约2次行程费用。住宿也同样,咨询、认证时间安排紧凑,接送及时,缩短咨询、认证时间,同样也减少住宿费用。例如:你家来了几个客人、多待一天就要多出费用,无影的,看得见的,只有“当家”的知道。
3、节省人力:
(1)成立“绿印办公室”
企业要参加绿色印刷认证,最理想成立一个“绿印办公室”,在本企业选一位“绿印办”负责人,全面负责,(管理者代表)再配1-2人,有条件的2-3参加“绿印办”工作,因为认证是对印刷企业作全方位的检验,工作量较大,等“绿印办”工作有头绪再把工作任务分配给其它有关人员。
(2)选“头”
从几家企业的负责人中选一个“头”来总负责各家的咨询、认证工作,由“头”来安排、接待、协调咨询、认证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三、质量/环境标志文件的建立
绿色印刷认证应建立与保持符合《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要求的相关文件及记录,申请绿印认证的企业有些已通过了ISO9000—2008或ISO14000的认证工作。绿印认证文件的建立是在ISO9001或ISO14000文件的基础上,再加上所需的各种控制程序文件及记录,才符合绿印认证所需的文件。
没参加ISO9001或ISO14000认证的企业,他们没有这些基础文件,而这文件上许多规定、制度标准和企业的绿印认证的现场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没有这些规定、制度,标准企业的现场管理不规范,绿印认证肯定通不过。几家联合一起认证,几家企业的资源、信息可以共享,文件的建立几乎可以通用。单个企业在咨询、认证碰到问题就困难重重,方向不清,目的不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几家企业碰上问题可以一起共同商量、交流解决在建立文件中任何难题。
四、质量/环境标志过程的现场管理
印刷企业在绿色印刷认证过程中,现场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是现场认证检查依据《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适用于受检方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和受检方编制的各级文件,采取抽样的方式、通过检查的方式、通过检查相关记录与部门管理者交谈以及现场考察的形式,对企业环境保障体系进行情况进行打分,根据检查情况提出一般不符合或严重不符合项,对企业进行客观评价。
二是认证标准对印刷产品质量、企业污染环境排放和清洁生产提出了要求,在技术要求中对印刷用原材料(承印物、印版、橡皮布、润湿液和橡皮布清洗材料、热熔胶、印后表面处理),企业在印刷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包括印前、印中、印后的资源节约和节能、废物的回收利用)规定了要达到的要求和分值,具体要说明如下。
(1)纸张要求
符合可持续森林认证要求,即纸张生产企业通过了森林经营(FMC),加工和销售品的机构通过了产销监管链认证(COC),鼓励企业使用再生纸印刷;鼓励企业使用本色纸,对纸的百度规定了要求。
(2)润湿液的要求
规定了润湿液中醇类添加量小于5%的限值,提倡使用无醇润湿液。
(3)橡皮布的要求
标准规定大幅面印刷机换下来的橡皮布可在单色机上或小幅机上使用。
(4)表面处理要求
印刷品表面处理一般分为覆膜式或上光,为减少VOC,标准鼓励紫外上光和水性上光;标准支持水性即涂膜和预涂膜。
(5)其它要求
使用免处理的CTP印版(取消显影过程);使用聚酯开型热熔胶。另外,标准还对印前、单张纸和卷筒纸平印以及印后加工各工序环境保护所涉及的资源节约、节能和回收再利用提出了要求。
(6)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报告须有计量认证,即CMA章。
(7)纸张白度要求
对标准5.1.2条款纸张白度要求,在每一阶段每个合格供应商的每一种产品需提供第一方或第二方或第三方的检测报告,中小学教材用纸可以不单独提供证明;从2012年4月份开始,新申请认证的企业和监督检查、增项认证企业必须提供第三方的检测报告(须由CMA章);铜版纸因在GB/T24999-2010标准中无明确要求,因此评审中对此不作要求。
(8)油墨要求
对标准5.1.3条款油墨要求必须提供符合HJ/T307要求的证据,可以是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型号须相同)或提供第三方的检测报告(须有CMA章)。
(9)标准5.1.4对上光油、5.1.5喷粉、5.1.7即涂膜覆胶的要求必须现场确认,并由相应的检查记录,还要在《综合评价报告》中予以描述,标准5.1.6条款必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从2012年4月开始必须有CMA章)。
三是认证对企业的产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条款与文件规定符合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重点是对标准中规定的有关印刷用原材料要求的各条款,通过查阅供方提供的产品检验报告、相关认证证书、企业的自我承诺声明以及组织进行的复检报告进行确认。同时在原材料库和生产现场进行查验,必要时对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并按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规程的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中主要条款的审核要一致。审核重点关注对原材料供方的控制、产品生产过程控制、产品的检验标准规程和检验过程控制及产品形式检验报告的符合性和真实性,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及污染物排放的监测达标情况,节能节水和废物回收利用情况,同时对印刷过程中的环保措施,按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评分,综合评价得分应超过60分。
四是提供送检产品,企业按照绿色认证要求,对专家组来企业检查48小时下线产品、进行现场抽样、封样,送指定检测机构萃取化验,出具检验报告,现场打分60分以上,送检产品也获取合格报告,标志着受检单位顺利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
以上是我们三家印刷企业在绿色印刷认证过程中一点粗浅的感悟,在绿印认证的过程中,实际操作、运行,各个部门相互的配合等等,完成认证都要比以上所述难的多。绿色认证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事业,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推进绿色印刷的进程,领导和员工要对绿色印刷全面认识,这是对社会负责,对产业发展负责的大事,绿色印刷一定能实现。
(作者:谭震)